陕西宝鸡高新区:串起价值链 聚合“钛”力量

2019年07月11日 07:07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本报记者 张 毅 通讯员 魏 薇

地处西北内陆的陕西宝鸡高新区被誉为“中国钛谷”,钛材和钛制品供应量占全国的60%,占全世界的20%,钛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二、全国首位。近年来,当地以大企业为“龙头”,联合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打造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以开放互融互通的姿态,对接国内外先进创新资源,形成了完整高效的创新价值链,使钛产业不断向高端制造迈进。

走进宝钛集团,板材带材、复合板生产线等车间一派繁忙景象。今年一季度以来,宝钛集团订货量大幅提升,同比增长113%以上,钛材产量同比增长40%,外贸出口量同比上涨达150%。作为行业龙头,宝钛集团还带动了数十家当地民营企业的代加工生产。

在宝鸡高新区的拓普达钛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经济日报记者看到,一台径向锻造机“抡起”4个锤头,沿钛坯料的轴线开始高频次地锻打材料,只用5分钟,坯料就拔长变细,成为精致的厚壁管。公司负责人王勇锦告诉记者,这是在为宝钛集团加工钛合金厚壁管。靠这台从奥地利引进的径锻加工设备,企业一年仅为宝钛加工材料,就可收入加工费1000多万元,使宝钛的制造成品率提高3%、成本降低10%左右。

基于产业链需求,宝鸡高新区内民营科技企业在创新方面的灵活优势正为国有龙头企业注入新活力。目前,拓普达正参与研制深海装备外壳及深海探测产品,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越走越稳;宝鸡鑫诺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专做医用钛丝、钛棒、钛板等钛制医疗器械,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并远销德国、巴西等国;宝鸡巨成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年生产钛种板500吨,在全国电解铜市场占有率高达78%……

目前,依托宝钛集团这艘钛产业“航母”,宝鸡有530多家钛材领域的中小企业正随航远行,他们如“护航舰队”,与宝钛集团分工合作,精耕细分领域,使上下游产业链愈发完备。

产业链聚集带来各类创新链集聚。在宝鸡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记者见到了来自北京的赵玉林博士。2005年他来到宝鸡组建研发团队,潜心研发数字智能电焊机。“只需更换、升级软件,就能针对不同材料和工艺进行‘傻瓜焊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赵玉林介绍,前不久一家企业要设计大型钛管焊接生产线,按照传统技术思路,这种直径1米至4米的钛管,需要4人用两天时间才能焊接完成。而使用数字智能电焊机,不再需要人工操作,仅半天时间就能高质量完成,极大地解决了目前高级焊工短缺的行业性难题。

类似赵玉林这种围绕钛产业周围的研发机构和技术服务团队,这两年在宝鸡高新区新增了十余家。为提高产业创新服务能力,宝鸡高新区加大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引进了多个国家级研发中心,实现了人才、技术服务的快速流动。

构建技术“大卖场”,是宝鸡高新区走活产学研用“一盘棋”的关键一招。去年底,国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西北区域创新中心在宝鸡高新区成立,该中心对标国际先进技术,集纳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创新成果,供钛企业选择适合转化的成果,并以奖励政策激励企业技术交易合作,把宝鸡钛企纳入全球化的产业分工体系。

人才链是产业价值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宝鸡高新区启动实施“钛谷人才聚集计划”,目前,宝鸡钛产业拥有国内一流的钛领域专家和高素质从业人员约1.7万余人,产业工人4万余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发展人才体系。

目前,宝鸡的钛产业已形成了“海绵钛—钛铸锭—钛加工材—钛合金材—钛复合材—钛材深加工产品”的完整链条,企业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兵器、石油、化工、冶金、电力、制药、海洋工程及体育休闲等领域,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印度等地。2018年,宝鸡钛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50亿元,“宝鸡·中国钛谷产业集群”被列为全国50个产业集群试点之一。(经济日报记者 张 毅 通讯员 魏 薇)

(责任编辑:刘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