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委发文引导汽车金融产品创新 引领汽车消费升级

2019年06月10日 07:33 来源: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刘 琪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联合印发《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下文简称《实施方案》),聚焦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旨在进一步巩固产业升级势头,增强市场消费活力,提升消费支撑能力,畅通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汽车领域是文件着墨的重点。《实施方案》指出,要大力推动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绿色化;积极推动破除限制汽车消费的市场壁垒,综合应用各类政策工具推动汽车更新消费;完善配套使用环境积极发展二手车经营和汽车金融,完善充换电、停车、网络等基础设施。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并落实汽车检验和报废制度。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我国汽车金融从汽车消费分期付款起步,后来逐渐演变为包含消费者、经销商、生产厂商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但由于我国汽车金融起步较晚,渗透率与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相比还有着一定差距。同时,汽车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有汽车行业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谈道,从政策上来看,汽车消费信贷目前还没有统一法规,其涉及的非金融领域的问题单靠部门规章是无法解决的,需要出台专门的汽车消费信贷条例。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问题,如在资信调查方面,由于个人征信体系尚未建立,所以难以真正执行;汽车信贷监控方面,对经销商欺诈风险、购车消费者违约风险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

“作为整车厂商,虽然大部分拥有自己的汽车金融公司,但普遍存在业务单一和盈利点不足的问题。对于行业发展来讲,资源过于独立分散,资金来源有限”,该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需要引入商业银行和专业化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联合发展,通过发行商业票据、公司债券、开办购车储蓄业务等多种形式探索创新。

为破解发展瓶颈,创新必不可少。在积极引导汽车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实施方案》指出,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和业务布局,增加地级及以下城市和农村地区汽车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针对细分市场提供特色金融服务,适应多样化汽车消费需求;利用金融科技手段优化产品定价、简化抵押贷款等业务办理流程,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积极创新汽车金融消费信贷产品,规范汽车金融服务费收取标准,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有分析人士表示,汽车金融至少在三个方面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一是在供给端支持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在需求端满足消费者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需求;三是在消费端引领汽车消费升级。在汽车金融发展过程中,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盘活资产存量,优化资金成本,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成绩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促进汽车金融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实施方案》从多维度优化汽车消费结构,激发汽车消费市场活力”,在前述汽车业内人士看来,作为汽车后市场的重要部分,汽车金融具有无限想象的空间,是极具开发潜力的资本领域。一方面,汽车属于低频高额的消费品,意味着潜藏着众多优质借款方。另一方面,相比于房贷等固定资产抵押贷款来说,车贷资产具有流动性高、产权明晰、风险可控的特点。当互联网和汽车相融合,操作简便,衍生出丰富的用车方案,能够更灵活的被消费者应用。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消费报告》数据显示,80后、90后购车者占74%,是最主要的新车购买人群。这部分人群是更具个性化消费需求的消费群体,对消费信贷的接受程度高。随着80后、90后甚至00后成为汽车销售的消费主体,他们也将成为汽车金融的消费主体。

该业内人士表示,“可以预见到,年青一代消费观念的改变未来将极大地促进汽车金融市场的增长,亿万用户在革新用车方式的同时,必将引领汽车消费新模式,助力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华青剑)

共享单车为“活下去”集体涨价 回归本质ofo仍有机会?

2019年06月10日 07:40 来源: 证券日报

编者按:作为连接公共交通与家之间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车,如今已经成为民众短途出行必不可少的选择。近期,部分主流共享单车公司宣布集体涨价,虽然共享单车产生堆放、破损、散失等多种问题,但多数民众生活仍然“离不开”它。今日本报聚焦共享单车的发展现状和种种问题,探讨这一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未来该何去何从。

■本报记者 李乔宇 矫 月

近期,部分主流共享单车公司集体涨价。尽管如此,多数用户依然表示,“离不开”。

“虽然地铁就在家附近,但要走过去还有一段路程,因此,我比较喜欢骑共享单车,不但节约时间,还不用担心车子被偷等问题。”一位共享单车用户向《证券日报》记者如是说,而这也是选择共享单车出行的大多数人的心理。

某主流共享单车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并非全国涨价,只是部分地区调价”。

“共享”烧钱

单车耗散成本高

曾几何时,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色共享单车遍布大街小巷,但如今,能看到的共享单车颜色越来越少了。

摩拜单车方面回复《证券日报》记者称,公司在部分城市实行新的计费规则是为了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我们会更注重车辆的精细化运营,为市民的出行持续提供更好的服务。”摩拜方面称。

事实上,业内对于共享单车会涨价早有预期,因为,只有涨价,共享单车才能保证覆盖成本,活下去。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瀚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共享单车想要实现海量投放,必定要支付高昂的成本。ofo单车的成本大概要几百元,而摩拜单车的成本有可能达到上千元。即便部分共享单车的骑行费用在涨价,但也只能覆盖运营成本。”

另外,上海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易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由于共享单车不属于个人用品,因此消费者不会特意去珍惜。自然因素叠加人为因素使共享单车损坏率较高,而共享单车的回收和修理又将推高运营成本。”

在从业人员看来,共享单车的后期维护是推高运营成本的关键因素。一位共享单车企业的从业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共享单车行业目前的症结在于无法很好地解决单车耗散的问题,一辆单车在正常的折旧周期结束之前就出现散失、损坏等情况,使得单车不能完整服役,导致各公司承担在单车成本方面的损失。”

“我们甚至认为,哪家共享单车企业能够率先解决耗散问题,哪家企业才有机会继续带领行业继续发展。”上述从业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

“概念”走偏

闲置单车依然闲置

在业内看来,共享单车此前一直在烧钱运作。然而,创立ofo的时候,戴威、薛鼎等人心中构建的共享单车愿景与目前共享单车的局面大不相同。那么,ofo成立的初衷是什么呢?

就这一问题,《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前ofo联合创始人薛鼎。

“我们推出共享单车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人们出行不便的问题。”薛鼎向记者回忆创业初衷时称:“在上大学期间,有学生下了公交车或地铁后往往会发现自己的自行车找不到了,因此,我们想到了共享单车,希望人们可以随时骑到自行车。”

薛鼎表示:“我在北大时就对共享经济很感兴趣。作为学生,最熟悉的就是自行车。当看到学校毕业生留下几千辆自行车让老师发愁时,我们就向老师讲了共享的设想,并首先在学校推出了共享单车。”

2014年,戴威与薛鼎等一共5位合伙人共同创立了ofo。

薛鼎向记者谈及共享单车创立的初衷是为了盘活现有的自行车。“国内已有4亿辆单车的存量,其中不乏被闲置的自行车,我们希望能把这些闲置的自行车都利用起来。”薛鼎说。

但是,对于现在的共享单车来说,薛鼎认为“共享”概念已经走偏了。

ofo最初的理念是,“随时随地有车骑”。ofo本不希望生产自行车,而是通过技术手段连接大量的闲置自行车,让人们在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通过ofo解锁自行车,满足短途代步的需求。

可是,如今ofo共享单车大多是统一的黄色、二维码扫描密码锁和明显的标志。记者在一些小区门口和地铁门前的单车停放点发现,能够刷二维码密码锁的共享单车都是有统一制式的单车。

市场逐渐规范

行业探索新盈利模式

继ofo向市场投放大量新的共享单车之后,摩拜、哈啰出行等也相继推出不同颜色的共享单车到市场。随着加入的企业增多,共享单车占道、废弃车无人管理等问题接连爆发出来。

对此,薛鼎向记者表示:“ofo向用户要求押金的初衷是为了保障共享单车不会被故意破坏,让用户知道保护单车。”对此,薛鼎认为,共享单车需要一个更好的押金管理方案。

日前,交通部发布新规,要求网约车、汽车分时租赁和共享单车等运营企业原则上不收取用户押金。如确有必要收取,用户申请退还押金后应当于当日(至迟次日)基于原路退还原则退还用户。

上述政策出来后,获得了一众共享单车企业的积极响应。“这是维持共享单车行业稳定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行业继续向前的重要一步。”某共享单车运营商从业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如是说。

江瀚分析称:“新规代表着共享单车市场逐渐规范化的过程。”

另有共享单车运营商从业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来看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将共享单车的考核与配额挂钩的管理方式。“比如,每年对共享单车运营商进行考核,得分最高的运营商可以拿到50%的投放配额,得分不及格的运营商则需退出市场。”上述从业人员表示。

“如何利用互联网提升整个市场的交易效率,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才是共享经济的核心逻辑。”江瀚向记者分析,如何寻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是共享单车运营商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已有部分知名企业因高成本退出市场,企业必须要在成本端以及收入端进行控制和协调,具有合理盈利模式,这样才不会被市场淘汰。

事实上,共享单车企业都在探索行业新的盈利模式和新的发展途径。

有共享单车企业工作人员向记者坦言:“为了维持生存,我们先后尝试了广告、金融、资讯、游戏等多种业务方向,目前也在与电商平台合作,希望解决公司现金及盈利的问题。”但其同时指出,如果不能解决共享单车本身的模式问题,其它业务也许都不可持续。

据悉,摩拜单车正在尝试零部件循环再生。摩拜单车循环再生项目负责人曾表示,摩拜单车能够实现废旧车辆100%回收,智能锁、太阳能板、轮组都会回收和通过检测后重新使用。

李易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其实在国外部分地区,共享单车已有了较为完善的模式。他们的共享单车采取的是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赞助的模式,这样企业通过打logo的形式宣传了自己,又实践了社会回报,政府管理的模式也为共享单车的管理运营提供了很多便利。

“共享单车本应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因此政府主导也合情合理。”至于当下的共享单车该何去何从,李易认为还是对当下的模式进行反思,探寻一个更好的运营模式。

最后一公里是刚需

ofo仍有机会

在江瀚看来,未来,共享单车会真正承担起打通最后一公里或最后三公里的关键角色,将成为市政公共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众多共享单车中,谁能胜出还是个未知数。

事实上,在记者通过对北京部分地铁站旁边和一些生活小区门前的调查发现,共享单车仍是人们所需要的出行方式。只是,目前投放的共享单车已经不仅仅是ofo,还有摩拜、哈啰单车、青桔单车等。

有共享单车用户向《证券日报》记者抱怨:“现在共享单车明显少了,好用的车很难找。原来家附近的地铁站会有大片的共享单车,现在只有零星几辆。”

但一位在望京附近工作的陈女士对记者表示,其工作地点的共享单车投放量并未减少,只是小蓝车骑的人更多,小黄车变少了。

对于上述用户的不同观点,江瀚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当前的竞争形势实际上是来自于ofo减少后产生的市场真空,对于其它共享单车企业而言,这些变化又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薛鼎认为,共享单车之间的竞争是好事。“为了争取用户,企业会更加为用户着想,最终受益人也将是用户。而在竞争后,谁会胜出,只有用户才是最后的裁判。”他说。

“最后一公里仍是刚需,因此ofo仍有机会。”薛鼎向《证券日报》记者说道:“共享单车不是错误的,只是不完美。”

“现在的共享单车需要‘回归本质’。目前的共享单车并没有100%的服务客户,在2017年所谓的共享单车大战中,整个行业都陷入了‘数据绑架’企业经营的死循环,单纯为了获得碾压性的数据表现而付出了太多的代价,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产品与用户被双双忽视。”薛鼎认为,只要企业能重回产品价值和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共享单车的刚需就一定会存在,现在的局面只是行业亢奋后的短暂反噬。

(责任编辑:华青剑)

健康险保费收入连续14个月上涨

2019年06月28日 07:37 来源: 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李皓洁)诸多险种中,健康险总是冲劲十足。日前,前5月保险业经营数据出炉,其中健康险前5月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3.3%,远超人身险中的寿险和意外险增速。而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健康险保费收入已连续14个月同比飙升。

数据显示,自2018年4月以来,健康险保费经营数据已连续14个月保持同比飙升,其中有12个月健康险保费同比增速超过30%,最高可达51.9%。在今年前5个月,健康险单月保费同比增速也分别达到49.9%、35.7%、32.41%、19.73%、27.04%。

对于健康险持续较快增长的原因,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向楠表示,健康是工作和消费的基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居民对医疗服务和保障的需求提高,这是健康险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另外,中高层次医疗服务供给提升以及价格上涨、政策鼓励和科技发展等因素也推动了这一险种发展。

从保险市场看,健康险业务仍是保险公司尤其是大型保险公司的发力点。例如,2018年中国人寿大力发展保障型业务。其中,健康险业务保费为836.14亿元,同比增长23.5%。新华保险2018年健康险保费收入432.28亿元,同比增长35.4%。此外,最新数据显示,前5月人保健康保费收入118.19亿元,同比增长33.04%,平安健康保费收入25.05亿元,同比增长71.41%。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以来,健康险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2018年前几月的基数较低。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只有2018年1-3月的健康险保费收入是同比下降的,分别同比下降17%、20%、16%。王向楠表示,下降原因是由于监管整顿人身保险短存续期产品,从而导致投资性健康险保费收入下降。目前,我国健康险的保障属性大大提高。

而今年前5月中,4月单月健康险保费增速最低,对此,海通证券认为,主要是由于今年开门红期间各险企普遍坚持“保障与储蓄并重”的策略,使得健康险客户资源于一季度有所消耗;而2018年4月则正好相反,一季度储备的大量健康险客户资源在4月得以释放。

不过,在健康险保费高速增长的背后,盈利难的问题也逐渐凸显。数据显示,除和谐健康未披露2018年年报外,2018年6家专业健康险公司有4家亏损,太保安联健康、昆仑健康、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和瑞华健康保险分别亏损1.37亿元、0.87亿元、7.7亿元、1.24亿元。另外,人保健康和平安健康合计仅盈利1.64亿元。同时,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上述4家公司仍旧亏损,6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合计净亏损为1.48亿元。

(责任编辑:魏京婷)

千万保险代理人“大进大出”依旧 个别险企首年流失率高达80%

2019年06月29日 07:25 来源: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苏向杲

2019年毕业季悄然而至,保险公司新一轮“抢人大战”开启。6月28日,记者在各类招聘网站上发现,不同保险机构共密集发布了9000余条招聘信息,其中绝大多数“急招”保险代理人,并承诺“待遇优厚、上不封顶”。

实际上,险企大幅招聘代理人源于高流失率。“初步估算,截至2018年年末,国内各类保险中介从业人员接近1200万人。但这是一个不断流动变化的群体。数据表明,代理人1年留存率不足50%,个别险企首年流失率甚至高达80%。”这是中国保险学会和金融壹账通近期联合发布的报告中提到的保险代理人最新留存率数据。

而据《证券日报》记者调查,今年以来保险公司代理人依旧出现高流失率。有银行系寿险公司今年上半年发布的“个险离职代理人声明”中,包含该公司全国各地分公司的保险代理人合计2600多人。作为一家中小型寿险公司,半年就有2600人辞职,营销员流失率可见一斑。

一家中型寿险公司个险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高流失率是行业性难题,不少公司通过优化“基本法”(行业将代理人管理办法称为“基本法”),增加激励、提高福利等措施提高留存率,但总体来说,还没有特别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从对行业的影响来看,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表示,保险代理人是保险营销环节中最为关键的角色,代理人高流失率,直接影响长期性保险产品的客户体验和关系维护,大大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管理和招聘成本。

主流寿险公司

仍旧靠代理人驱动保费

尽管目前代理人处于高流失率状态,但无论是从人身险行业来看,还是从颇有代表性的大型上市险企来看,代理人规模及人均产能是保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这也造成了行业代理人“大进大出”:一方面险企不断招聘新的代理人;另一方面留存率一直处于较低状态。

前述中国保险学会报告指出,2018年人身险保费中,58.8%是由代理人贡献的,占比近六成,代理人对人身险公司的保费贡献度不言而喻。

但高保费贡献率的背后是高增长与高流失的悖论:从目前国内的代理人数量来看,国内各类保险中介从业人员接近1200万人,其中,保险公司个人代理人800多万人,专业代理机构销售从业人员334万人。但数据表明,代理人1年留存率不足50%,个别险企首年流失率甚至高达80%。

基于此,上市险企今年以来纷纷通过提升代理人产能(产能直接影响代理人收入)等方式,强化代理人留存率。尤其是,2018年以来受到产品结构转型影响,保障性产品销售难度较大导致代理人增速有所放缓,这也同时宣告着以人力规模驱动保费增长的模式迎来转变,而保险公司的目标也逐渐转向提升代理人产能上。

以上市险企为例,在代理人规模上,中国人寿具有绝对优势,截至2019年一季度,其个险渠道代理人规模达到153.7万人,月均有效人力同比增长37.9%,今年以来量质齐升;平安紧随其后,达到131.1万人,同比下降7.5%;太保、新华截至2018年底的代理人规模分别为84.2万人、37万人。

中信建投分析师赵然认为,在目前的行业状况下,代理人出清是必要的路径,新华保险在前期转型中已经最早开始清虚,代理人队伍处于较为健康的状态,这也是其人均产能处于较高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平安和太保经历了2015年-2017年的高速增长后,也已经步入出清周期中,随着保障型产品的不断聚焦以及销售策略的逐渐升级,在代理人质量建设方面投入力度较大的公司在后期更有力量厚积薄发。

科技为险企代理人管理

提供便利

除通过提升产能、增加福利等措施留存代理人之外,新出现的一个现象是:大型险企已经开始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式,从识别、招聘、展业等销售流程上,帮助代理人减轻展业压力,控制展业成本。

代理人的高流动,大大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管理和招聘成本,还直接影响长期性保险产品的客户体验和关系维护。而且,高变动容易导致代理人素质参差不齐,存在销售误导、内部欺诈等风险,对保险公司业务的持续性带来很多风险。

保险科技的运用或许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上述中国保险学会报告指出,国内庞大的代理人数量以及代理人的高流动率,使保险公司面临日益严重的代理人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从源头上加强对代理人的甄选,可以有效降低由此引发的客户投诉及骗保等行为。

保险科技还可以通过实时在线搜集代理人个人信息、从业意愿、行为习惯、工作体验评价、参训情况等数据,并结合画像设计的甄选模型,帮助保险公司对代理人进行智能评分与筛选,做出代理人直接上岗、延迟上岗或淘汰的决定。此外,AI甄员系统还可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动态更新代理人画像,不断提升模型的准确率。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AI代理人甄员系统已经在平安集团覆盖准增员近千万人,13个月留存代理人识别率达95.4%。

保险科技还可以帮助代理人展业,从根本上提升留存率(不少代理人流失源于业绩不达标)。金融壹账通保险一账通CEO毕伟表示,一个粗略的统计数据显示,80%的保险业务都是通过代理人和经纪人促成的,在保险界大家都存在一个问题和压力:接触不到客户。

而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可以识别客户潜在需求,实现无人工干预的智能化保险推荐,同时也可帮助保险公司销售人员和代理人更了解客户,推进传统的线下营销向嵌入式、互动式、社交化营销转变,提升销售成功率、降低退保率。

除平安外,其他险企也开始利用保险科技强化营销员管理。比如,中国人寿提到,公司推出全流程无纸化增员、职场线上运作等数字化队伍管理工具应用于百万销售人员。中国太保也提到,下一步将大力开展优质增员,持续提升人均产能,深化中心城市突破和强化科技赋能,提升客户经营能力。

(责任编辑:蒋柠潞)

信保合作迎利好 险资投资集合信托新规出台

2019年06月29日 07:33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张凌之 潘昶安

近日银保监会向各信托公司发出《关于保险资金投资集合资金信托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新版《通知》”),原有2014年发布的《关于保险资金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旧版《通知》”)同时废止。

业内人士表示,新规的出台,对受行政处罚而无法开展信保业务的信托公司而言无疑是一次“松绑”,但同时对信托公司开展相关业务提出了更高的合规性要求。对保险资金来说,合作对象的可选择范围增大,险资的投放渠道随之拓宽。

信保合作迎来“松绑”

新版《通知》规定,保险资金投资集合资金信托应当明确信托公司选择标准,担任受托人的信托公司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良好的市场信誉和稳定的投资业绩,上年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不低于30亿元人民币;近一年公司及高级管理人员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未受监管机构重大行政处罚。

在此之前,旧版《通知》要求,担任受托人的信托公司应当具备以下条件:近三年公司及高级管理人员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且未受监管机构行政处罚;承诺向保险业相关行业组织报送相关信息;上年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不低于30亿元人民币。

“制约很多公司开展信保业务的正是‘近三年公司未受监管行政处罚’这一条件。”某信托业务人员坦言。

据中国银保监会网站数据统计,各银监局在2015年仅发出6张罚单,2016年上升至9张,2017年这一数字快速攀升至22张,而2018年信托公司合计领24张罚单,合计罚款1450万元。今年前5个月,已有8家信托公司收到共计13张罚单,金额共计超过千万元,已远超2018年上半年470万元的处罚金额。

某信托业内人士表示:“处罚的常态化使得信保合作标准的修改变得越来越迫切。此次标准的修改,对受行政处罚而无法开展信保业务的信托公司而言是一次‘松绑’。”

合作内容有所收紧

在收紧方面,新版《通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明确要求保险资金投资集合信托禁止将资金信托作为通道。业内人士透露,当前险资投资的集合资金信托,并非都是信托公司主动管理的“真集合”,其中包含了一些“假集合”,即资金方和资产方都由保险公司或保险资管公司去找,信托公司不承担主动管理责任,只负责搭一个集合的结构,信托实际上只是个通道。此次新规针对当前信保合作通道较多的特点,明令禁止将资金信托作为通道。

二是对项目资质要求提高。旧版《通知》规定,保险资金投资的集合资金信托,信用等级不得低于国内信用评级机构评定的A级或者相当于A级的信用级别。新版《通知》提高了项目资质要求,规定信用等级不得低于符合条件的国内信用评级机构评定的AA级或者相当于AA级的信用级别。

三是新增了对项目增信的要求。新版《通知》增加了对资金信托信用增级的要求。资深信托研究员袁吉伟表示,新版《通知》有关增信的规定基本上是比照保险债权投资计划的相关要求,相当于把两者之间的差距缩小了。

四是对合规性要求更高。新版《通知》新增了保险机构投资集合资金信托,应当加强法律风险管理,由专业律师就投资行为、信托目的合法合规性以及投资者权益保护等内容出具相关意见等要求。

险资需求仍强劲

袁吉伟表示,新版《通知》虽然放松了对信托公司行政处罚的要求,但对受托信托公司的要求新增了三个定语,即要求受托的信托公司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良好的市场信誉、稳定的投资业绩。尽管这三个要求没有详细的解读,但是从合规的角度上来说,保险公司可能会对合作的信托公司列一个白名单,隐性地缩小了可选择信托公司的范围。

“对于保险资金来说,新版《通知》带来最大的利好是做业务的可选择范围增大了。可选择的信托公司变多了,相关费率肯定会下降。同时,合作的伙伴变多,保险资金在交易谈判时的主导能力也更强了。”袁吉伟表示。

日前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的《2018-2019保险资产管理业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保险公司投资信托合计占总投资资产的9.1%,在保险机构可投的各类金融产品中占比最高。66%的保险公司已投资信托产品。

从规模上来看,根据中保登数据,2012年信保合作起步时,只有6家保险公司投资信托计划,当年投资规模为294亿元;截至2018年10月,共152家保险公司投资信托计划,年度投资规模达1.26万亿元。

华北地区某保险机构高管指出,今年保险资金对于信托产品的需求依然强劲。其原因在于,今明两年,险资进入另类资产到期高峰期,在优质资产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希望通过信托计划,满足其另类资产配置需求。事实上,早在去年底,一些保险公司就已经开始进行相关布局。新版《通知》明显增加保险公司可合作对接的对象,拓宽了险资的投放渠道。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小险企发力互联网保险 定期寿险成必争之地

2019年06月30日 08:00 来源: 新浪财经

由国富人寿保险公司主办的互联网保险发展研讨会6月28日在京举办。与会嘉宾围绕当前互联网保险市场形势下中小保险公司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主任宁威在研讨会上表示,互联网保险主要现在有两个争论,一个是渠道之争,一个是模式之变。传统渠道信息流失量比较大,保险公司获得的保险需求信息非常有限,而且精度不高。这样一来客户的满意度特别低,带来各种各样的投诉。

对于一些不可能通过传统渠道触达的产品,互联网能够以非常便捷的方式让更多的消费者接触到。他认为未来保险公司发展互联网保险,必须要有清晰的公司定位,加强大数据的收集,要适应数据的环境变化,要强有力的系列产品。

京东数科副总裁周宇航则表示,2019年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有了更多的形态,走得更加的稳固。首先行业不断地创新,包括重疾险、定期寿险也成了产品的供给方必争之地,另外营销推广也在不断迭代,包括付费流量,包括各种各样的场景,指标化等等,利用包括微信、小程序、APP这种工具不断地来获得用户,转化用户,服务更多的用户。

科技赋能也在不断地加强,从整体依靠数据做精算,全面的风险控制,多元化的渠道,高效的运营等方面不断地助力行业。保险科技作为金融科技重要的分支,在行业当中成为又一块非常重要的引擎。互联网保险的创业公司也逐步地从一上来频繁拿融资,比较浮躁,到以后不断地夯实,深入行业,在很多细分领域精耕细作。万千的互联网保险行业工作者在秉承者保险这个根本的属性,爱和责任,行业愿景前提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通过勤奋还有智慧,为行业锦上添花,所以说才有了现在行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国富人寿总经理助理郭潇表示,伴随我国科技变革加速和国人消费水平的提高,新一代的互联网用户开始崛起,移动互联网对下沉市场渗透加强。近几年,互联网保险迎来风口,乱象丛生伴随监管强化,未来市场依然可期,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他表示,国富人寿作为传统保险公司,也在探索互联网保险发展路径,愿与大家一道,转变发展模式,定位核心价值、打造核心能力,高起点、高质量地做好互联网保险工作,为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积极贡献力量。

圆桌交流环节,来自保险、高校、再保等领域专家分享了自己对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同时,积极围绕当前互联网保险市场形势下,中小保险公司的发展思路;以产品为导向的营销方式向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转变,保险公司与渠道平台如何做好准备等互联网保险客户与线下客户需求差异的体现;互联网保险价格战背景下,渠道、保险公司的发展方向等议题进行研讨。

研讨会上,国富人寿与京东数科还联合发布了互联网保险产品“京瑞定期寿险”。据了解,京瑞定寿投保门槛低,健康限制宽松,提供月交方式。该产品虽然为一年期产品,但是保证续保(即一旦承保,公司不能取消客户的续保要求),因而没有产品停售丧失保障的风险。此外,保险期间最长保障至75岁。

(责任编辑:马欣)

千万保险代理人“大进大出”依旧 首年流失率达80%

2019年06月30日 11:14 来源: 证券日报 苏向杲

2019年毕业季悄然而至,保险公司新一轮“抢人大战”开启。6月28日,记者在各类招聘网站上发现,不同保险机构共密集发布了9000余条招聘信息,其中绝大多数“急招”保险代理人,并承诺“待遇优厚、上不封顶”。

实际上,险企大幅招聘代理人源于高流失率。“初步估算,截至2018年年末,国内各类保险中介从业人员接近1200万人。但这是一个不断流动变化的群体。数据表明,代理人1年留存率不足50%,个别险企首年流失率甚至高达80%。”这是中国保险学会和金融壹账通近期联合发布的报告中提到的保险代理人最新留存率数据。

而据《证券日报》记者调查,今年以来保险公司代理人依旧出现高流失率。有银行系寿险公司今年上半年发布的“个险离职代理人声明”中,包含该公司全国各地分公司的保险代理人合计2600多人。作为一家中小型寿险公司,半年就有2600人辞职,营销员流失率可见一斑。

一家中型寿险公司个险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高流失率是行业性难题,不少公司通过优化“基本法”(行业将代理人管理办法称为“基本法”),增加激励、提高福利等措施提高留存率,但总体来说,还没有特别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从对行业的影响来看,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表示,保险代理人是保险营销环节中最为关键的角色,代理人高流失率,直接影响长期性保险产品的客户体验和关系维护,大大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管理和招聘成本。

主流寿险公司仍旧靠代理人驱动保费

尽管目前代理人处于高流失率状态,但无论是从人身险行业来看,还是从颇有代表性的大型上市险企来看,代理人规模及人均产能是保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这也造成了行业代理人“大进大出”:一方面险企不断招聘新的代理人;另一方面留存率一直处于较低状态。

前述中国保险学会报告指出,2018年人身险保费中,58.8%是由代理人贡献的,占比近六成,代理人对人身险公司的保费贡献度不言而喻。

但高保费贡献率的背后是高增长与高流失的悖论:从目前国内的代理人数量来看,国内各类保险中介从业人员接近1200万人,其中,保险公司个人代理人800多万人,专业代理机构销售从业人员334万人。但数据表明,代理人1年留存率不足50%,个别险企首年流失率甚至高达80%。

基于此,上市险企今年以来纷纷通过提升代理人产能(产能直接影响代理人收入)等方式,强化代理人留存率。尤其是,2018年以来受到产品结构转型影响,保障性产品销售难度较大导致代理人增速有所放缓,这也同时宣告着以人力规模驱动保费增长的模式迎来转变,而保险公司的目标也逐渐转向提升代理人产能上。

以上市险企为例,在代理人规模上,中国人寿具有绝对优势,截至2019年一季度,其个险渠道代理人规模达到153.7万人,月均有效人力同比增长37.9%,今年以来量质齐升;平安紧随其后,达到131.1万人,同比下降7.5%;太保、新华截至2018年底的代理人规模分别为84.2万人、37万人。

中信建投分析师赵然认为,在目前的行业状况下,代理人出清是必要的路径,新华保险在前期转型中已经最早开始清虚,代理人队伍处于较为健康的状态,这也是其人均产能处于较高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平安和太保经历了2015年-2017年的高速增长后,也已经步入出清周期中,随着保障型产品的不断聚焦以及销售策略的逐渐升级,在代理人质量建设方面投入力度较大的公司在后期更有力量厚积薄发。

科技为险企代理人管理提供便利

除通过提升产能、增加福利等措施留存代理人之外,新出现的一个现象是:大型险企已经开始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式,从识别、招聘、展业等销售流程上,帮助代理人减轻展业压力,控制展业成本。

代理人的高流动,大大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管理和招聘成本,还直接影响长期性保险产品的客户体验和关系维护。而且,高变动容易导致代理人素质参差不齐,存在销售误导、内部欺诈等风险,对保险公司业务的持续性带来很多风险。

保险科技的运用或许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上述中国保险学会报告指出,国内庞大的代理人数量以及代理人的高流动率,使保险公司面临日益严重的代理人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从源头上加强对代理人的甄选,可以有效降低由此引发的客户投诉及骗保等行为。

保险科技还可以通过实时在线搜集代理人个人信息、从业意愿、行为习惯、工作体验评价、参训情况等数据,并结合画像设计的甄选模型,帮助保险公司对代理人进行智能评分与筛选,做出代理人直接上岗、延迟上岗或淘汰的决定。此外,AI甄员系统还可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动态更新代理人画像,不断提升模型的准确率。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AI代理人甄员系统已经在平安集团覆盖准增员近千万人,13个月留存代理人识别率达95.4%。

保险科技还可以帮助代理人展业,从根本上提升留存率(不少代理人流失源于业绩不达标)。金融壹账通保险一账通CEO毕伟表示,一个粗略的统计数据显示,80%的保险业务都是通过代理人和经纪人促成的,在保险界大家都存在一个问题和压力:接触不到客户。

而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可以识别客户潜在需求,实现无人工干预的智能化保险推荐,同时也可帮助保险公司销售人员和代理人更了解客户,推进传统的线下营销向嵌入式、互动式、社交化营销转变,提升销售成功率、降低退保率。

除平安外,其他险企也开始利用保险科技强化营销员管理。比如,中国人寿提到,公司推出全流程无纸化增员、职场线上运作等数字化队伍管理工具应用于百万销售人员。中国太保也提到,下一步将大力开展优质增员,持续提升人均产能,深化中心城市突破和强化科技赋能,提升客户经营能力。

(责任编辑:马欣)

美又“关切”阿根廷安装中兴设备 中方斥美毫无道理

2019年07月09日 07:56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阿根廷特约记者 廖帆】“像中国一样安全”——阿根廷最贫困、最不安全的省份之一胡胡伊省今年3月同中国中兴公司签订合同,中兴向当地提供摄像头、监控中心、应急服务和电信基础设施。路透社7日称,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对这一项目表示“关切”,并称“中国正通过收集和利用数据支持任意监控并让反对者噤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8日反驳美方言行毫无道理,也根本不负责任。

路透社称,胡胡伊省和中兴公司的这一合同金额约为3000万美元。虽然金额不大、也少有媒体报道,美国仍对此表示“担忧”。白宫官员声称,中方利用出口技术装备和服务在拉美推广“中国式”。报道称,阿根廷和中国官员都极力淡化对这一项目的疑虑,当地政府宣布安装监控摄像头的通告指出,现在胡胡伊省可以“和中国一样安全了”。该省安全部长迈耶表示,当地居民接受安全摄像头的监视,以换取更安全的街道,任何守法的公民都不必担心监控系统,因为“这可以保护他”。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胡胡伊省位于阿根廷北部,靠近玻利维亚,当地经济发展落后、治安不好,贩毒情况严重,对高质量安保设备需求迫切。实际上,不仅是胡胡伊省,拉丁美洲很多地方对中国的安防设备都很感兴趣,都认为这是维护治安的好帮手。除了公共领域,私人安装的中国产安防设备更多。

路透社的报道显示,美国对该项目的“关切”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担心中国安全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尤其是拉丁美洲。欧洲集团全球技术政策负责人保罗·特里奥罗说:“中国团队以非常合理的价格提供优质技术,并提供有利的融资。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方案,美国并没有真正的替代方案。”

“运用现代科技产品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是国际社会通行做法。视频监控系统美国能用,阿根廷当然也能用,不应被别有用心地政治化。中国企业同阿根廷等国开展合作,帮助他们改善治安、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受到当地社会欢迎和肯定。”耿爽8日表示,中方一直要求中国企业在开展海外合作时要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美国的一些人总在炒作中国设备、中国技术威胁拉美国家安全,但始终没能拿出任何有说服力的证据,这种基于主观臆测的言论非常荒谬。

耿爽表示,一段时间以来,美国的一些人对中拉关系肆意诽谤、蓄意挑拨,我们对此表示强烈不满。拉美国家最关心自身的利益和安全,并不需要美国操心。我们敦促美方客观看待中拉合作,不要再无中生有,要多做有利于拉美地区发展的事情。

(责任编辑:单晓冰)

美国十年经济复苏 多数美国人却说生活没多大变化

2019年07月09日 07:57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驻美国特约记者 梁燕】从7月1日开始,美国静悄悄地创下一项新纪录:经济持续增长121个月。这一纪录超过1991年3月至2001年3月的美国经济黄金时期,并且是二战后平均扩张周期的两倍多。连日来,英国《金融时报》等西方媒体报道说,“美国经济增长期创出最长纪录”“美国经济正享受至少自1854 年以来最长的不间断扩张期,已熬过欧元区危机、发展中国家的动荡期……”不过,在华盛顿,经济学家们不仅少有人喝彩,而且还警告美国现政府不应频繁发动关税战、经贸战,否则下一轮经济危机将提前来临。

“121个月纪录归功美联储”

“这次增长持续期已超过披头士乐队在一起的时间。”《金融时报》在报道中这样援引投资公司“景顺”策略师布莱恩·莱维特的话。按照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数据,本轮经济扩张已从奥巴马任内的2009年6月持续至今。与同时期的欧洲国家及日本等相比,美国在此期间除经济持续增长外,华尔街股指总体表现出色,主要股指上涨4倍,失业率已下降到3.6%的历史低点。这意味着2009年6月进入衰退“谷底”后,美国的经济就一直在增长,但在经济学家看来,美国真正的经济复苏或许只是刚起步,受美国现行对外经贸政策的影响,“这场复苏可能正在接近微妙时刻”。

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美国本轮经济扩张还伴随着两个特殊现象:一是经济增速明显更慢,2009年以来,美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仅为2.3%,而上世纪90年代的平均增速高达3.6%;二是通货膨胀率在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内低于2%,而这是美联储为美国经济设定的理想值。很多经济学家猜测,美国经济有可能已进入低速增长期。小布什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马修·斯罗德称,美国经济连续扩张121个月是“引人瞩目的成就”,不过应首先归功于美联储。过去两任联储主席——伯南克和耶伦果断采取降息等手段,稳定金融体系,重建信任基础,帮助美国经济走出困境。其次是美国国会和白宫2009年通过的财政刺激措施也起到一定作用。而第三个原因是美国工商业的自我修复能力。

对很多美国人来说,美国经济复苏的10年并没有给个人生活带来明显改变。《环球时报》记者的朋友刘易斯是华盛顿近郊一家意大利餐厅的老板。这家餐厅由其父亲创办,至今已开了50多年,远近的口碑不错。但刘易斯决定过段时间将其出售,原因是他要退休,而他20多岁的儿子嫌经营餐厅太辛苦又不挣钱,不愿接班。年近七旬的刘易斯告诉记者,跟上世纪80年代相比,餐厅的收入上涨了一倍,但人工费、材料费也涨了近一倍。他雇的大厨每月工资从早年的2500美元涨到4500美元,至于房租则涨得更厉害。

据了解,刘易斯两口子辛苦一个月,可以挣1万多美元,但生活水平并没有比上世纪80年代好很多。他们过去每周末会去别的餐厅吃晚餐,但这几年已放弃这个习惯。原因是刘易斯贷款买的房子过去可以再次向银行抵押,从而可以拿到10多万美元现金,但现在的美国金融机构不再做这种高风险生意。

“大部分美国人40年没涨工资”

刘易斯一家的故事是美国中产阶级最近几十年、特别是过去10年来生活的缩影。美国经济虽然大多数时间在扩张,但对传统行业来说,生活成本的提高抵消了大部分收入增加。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最近表示,除去通货膨胀因素,大部分美国人过去40年来没有涨工资。刘易斯现在住的仍是年轻时买的房,

还是选的丰田,只不过车型更新换代了。

路透社在报道美国经济持续增长10年时称,支持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力量,是持续 10 年低利率和美联储的大规模干预,使 2200 万美国民众重返工作岗位。但美国经济学家也担心,在经济增长持续10年之际,市场愈发猜测这轮复苏还能持续多长时间,担心未来几年是否将不可避免地再度出现衰退。这对美联储和美国政府来说,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抗击新一轮衰退。美国人口呈现老龄化,生产率也开始下降,导致工人改善自身处境的潜力不足。美国还担负着重建中产阶层的重任,真的经济复苏或许还要再等待几年。

当然,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头羊,经济活力与创新能力都超过欧洲和日本,很多行业的美国从业者收入很高。《环球时报》记者的一个美国朋友的女儿最近从哥伦比亚大学MBA毕业,在华尔街金融机构找到一份年薪25万美元的工作,而其毕业于西岸某名校人工智能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的男友也来到纽约工作,年薪45万美元。

但不是所有美国年轻人都像这对情侣一样顺利。通常来说,以硅谷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和华尔街领衔的金融行业是美国最近几十年来经济扩张的主要驱动力,而能源、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则无力回天,这一点在美国“铁锈地带”表现得尤为突出。特朗普在2016年大选中击败建制派候选人,就是因为准确地把握到中下层选民的挫折感。

主流经济学界认为,美国经济已完成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科技制造业加服务业为支柱的转型,并进入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如果政府应对得当,经济危机短期内重演的风险可以降低。但在竞选期间誓言重振制造业、将经济增速回调到5%至6%的特朗普,上任之后就很少再提这一数字,只是多次强调3%到4%的经济增速完全可以达到。

按照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巴罗的观点,传统上,美国宏观经济决策的四驾马车是税收、监管、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任以来,特朗普的经济政策主要还是靠减税和去监管化。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推出《减税和就业法案》,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大规模的税改拉开帷幕。该法案大幅下调企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特朗普政府还加大了政府支出,意在为经济注入活力。2018年,美国经济增长2.9%,与奥巴马任内表现最好的2015年持平。花旗银行的数据显示,关税和财政支出计划对2018年经济增速的贡献为0.7%。但随着减税效用的下降,美国经济进入2019年再次面临不确定性。不少机构预测,到2020年后,美国经济增速将重回1.8%左右的水平,这与奥巴马执政后期的数据差不多。

“不断开错药方将加速衰退”

随着美国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举措,奥巴马任内致力搭建的“21世纪高标准贸易协定”的努力几乎化为泡影。而美国与中国、欧盟、日本等大经济体的关税和贸易摩擦更给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威胁。瑞银全球经济研究主管卡普廷近日分析说,如果与中国的贸易摩擦持续将拖累1%的美国GDP。

美国经济虽然经历“史无前例的扩张期”,但仍存在贫富分化继续拉大、科技创新乏力、财政赤字和国债屡创新高、制造业回流无望等四大隐患。

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在1980年至2017年的37年间,美国最富有的前20%人群的收入占比增长了8个百分点,而另外80%的人群在收入分配中获得的比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最近的调查发现,39%的美国人仍认为他们无法支付400美元的意外开支。马里兰州立大学的一位教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中下层百姓的拮据程度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他曾要学生买作业本,结果有家境不好的同学说,“家里没现金,连25美分的硬币都没有”。1995年至2002年,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成为驱动美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动力,也成就了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经济黄金时期。但现在,美国尽管在人工智能、生物制药等领域仍是全球创新霸主,但领先优势已大不如前,在一些领域甚至有被反超的危险。2019年2月,美国国债余额突破22万亿美元,超过了21万亿美元的美国GDP。居高不下的债务和预算赤字,成为美国经济头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美国一家跨国汽车企业高级分析师告诉记者,美国现政府为吸引产业回流所推出的政策不足以支撑美国汽车公司将工厂搬回美国,其原因是美国整体生产成本还是太高。当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工人平均时薪高达73美元时,墨西哥工人的时薪只有3.14美元。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英国有过连续17年不间断的经济增长期。或许让英国人懊恼的是,金融危机后的第二年,美国的经济就开始持续增长了,而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的澳大利亚,其经济扩张周期已进入第29个年头。

相比这次创纪录的“十年复苏”,从二战结束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经济也经历过至少10次衰退。美国经济学家也在预测和防范下一次衰退的到来。美国全国商业经济协会6月对53位经济学家所做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下一次经济衰退于2020年末到来的可能性超过60%。谈到此轮经济衰退的原因时,经济学家们多将矛头指向美国现政府极具攻击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谈到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美国卡托研究所著名经济学家丹·阿肯森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一个具有传统经济思维的总统可以维持当前美国经济持续扩张,但如果一个总统“不断开错药方”,就很可能加速美国经济衰退的到来。

(责任编辑:单晓冰)

文在寅呼吁日本撤回出口管制 避免以牙还牙式报复

2019年07月09日 08:06来源:新华网

韩国总统文在寅8日首次就日本对韩方限制出口三种半导体产业原材料公开发声,认定日方出于政治目的试图限制贸易,呼吁日方撤回管制措施。

文在寅当天召集青瓦台高级官员开会时说,韩国政府将首先作“冷静”努力,经由外交渠道化解争端,希望避免与日方陷入以牙还牙的恶性循环。

他呼吁日方撤回管制举措,“拿出诚意”与韩方磋商。一旦日方举措对韩方企业造成“实际损害”,韩方将别无选择,采取“必要手段”还击。

同时,文在寅就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争端波及范围扩大的情况下,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不断加剧表达关切。

这是文在寅首次直接回应日本上周宣布加强审查和管控出口韩国的半导体材料。

日本经济产业省1日宣布,从4日开始,向韩方出口三种半导体产业原材料以前,日本企业必须向日本政府申请批准。另外,日本政府着手将韩国从国家安全方面对日友好的“白色国家”清单中删除,意味着取消韩方进口日本产品所获“优待”。

文在寅说,将竭尽全力支持韩国企业减少对进口核心原材料的依赖,不断提高企业在制造业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希望韩国企业加强技术开发和投资,“与零部件和原材料生产企业双赢合作”,打破对进口的依赖。

韩联社解读,日方对韩方实行原材料出口管制出于不满韩国法院自去年以来数次要求日本企业赔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日方强征的韩国劳工。日本政府坚称,依据两国1965年签订的《日韩请求权协定》,这类索赔问题已经解决。

日本共同社报道,韩国一些民间和企业团体呼吁韩国民众抵制日货。代表小型和中型企业的一家组织宣布,旗下成员已经停售日本产品。(王逸君)【新华社微特稿】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