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氢能产业初具雏形 成为世界第一产氢大国

2019年07月08日 07:15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面对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等压力,发展氢能已成为能源转型共识。自我国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氢能产业已经成为资本市场和产业经济关注的重点。虽然我国氢能产业已初具雏形,但在顶层设计、核心技术、产业配套方面仍需迎头赶上——

近期,氢能源成为各地产业布局的新亮点,不少地方纷纷推出氢能产业规划方案,产业发展不断提速。比如,上海提出到2025年建成加氢站50座,乘用车不少于2万辆,其他车不少于1万辆。佛山计划今年投入使用10座加氢站,力争实现1000辆氢能公交车示范运营目标。武汉计划到2020年建设5座至20座加氢站,燃料电池车示范运行规模达到2000辆至3000辆……

产业链条构建完整

发展氢能是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路径,各地布局相关产业也是在为能源转型提前铺路。

业内专家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氢能是指在以氢及其同位素为主导的反应中,或者氢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所释放出的能量,具有来源广、可储存、用途多、零碳零污染及能量密度大等特征,可发电、可供热,还可作为交通工具燃料。同时,氢还是一个稳定介质,通过可再生能源制氢,可将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变得稳定。

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毛宗强表示,氢能量密度是汽油的3倍,是锂电池的130倍,这让氢能燃料在替代过程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统计显示,目前国际制氢年产量6300万吨左右,中国每年产氢约2200万吨,占世界氢产量的三分之一,成为世界第一产氢大国。

在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示范演示的全方位格局,布局了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涵盖制氢、储运、加注、应用等4个环节。以制氢环节为例,目前主要包括煤炭气化、天然气、甲醇重整、水电解等制氢方法。未来,“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将成大规模制氢发展趋势。

同时,中国燃料电池车产量逐年增加。国际氢能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共有8个品牌、10款车型的燃料电池汽车在产,总产量为1272辆,较2016年同比增长102.2%。2018年,中国燃料电池车产量达到1619辆,其中燃料电池专用车909辆、大客车710辆。

发展定位尚待明晰

尽管氢是二次能源,但具有零碳、高效、能源互联媒介、可储能、安全可控等显著优势,可以在交通、化工原料、工业、建筑等诸多领域推广应用,且从各种制氢路线看,未来我国有足够的氢资源支撑其作为能源。如果将氢能纳入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与电力协同互补,将共同成为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体系的主体,并在我国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燃料电池在交通上的应用已成为氢能发展强劲动力。目前,燃料电池汽车已成为多国重要战略产业。我国可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布局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加大产业链薄弱环节及关键技术投入,抢占战略制高点。

“虽然中国是第一产氢大国,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但国家层面仍然没有给予氢能明确定位。氢只是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部分,缺乏整体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中国氢能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校长助理余卓平表示,日本、欧洲、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已发布氢能路线图。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中心助理主任何广利也指出,顶层设计至关重要,虽然有近20个省市已发布相关规划,但全国性的氢能发展战略和规划尚未出台,这或许将影响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进程。

“当前,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第一大难题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如加氢站建站标准法规、政策体系均不健全,同时也无明确的归属管理部门。”何广利表示,截至目前,上海、佛山、武汉、如皋等地明确了加氢站建设的主管部门及审批流程,但在国家层面却仍无明文规定。正因如此,加氢站建设审批比较困难。因而,尽早明确氢能的归口主管部门,成为业内共同的呼声。

加速攻关完善配套

面对方兴未艾的燃料电池产业,完善的零部件产业链配套非常重要。目前,我国燃料电池用的电催化剂、扩散层用碳纸、质子交换膜等应用基础研究的样品测试已达到国际水平,但没有建立生产线不能提供批量产品,同时装车用的电堆关键材料也依赖进口。

“应尽快完善产业链,实现关键材料自主生产,这不仅是降低电堆成本的需要,也是适应燃料电池车大规模商业化的要求。”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表示。

中国氢能联盟专家委员会、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潘牧认为,燃料电池仍有性能提升创新的空间,比如新型纳米催化剂的研制需要提速,膜电极性能的提升和电堆的创新等都需要持续推进。“燃料电池的创新非常关键,我国的前期积累少,追赶的难度大,要争取通过创新推进燃料电池发展。”

倘若我国几年内不能建立起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部件的批量生产线,完全依靠进口,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卡脖子”问题。

目前,我国燃料电池系统使用的70MPa氢瓶依赖进口,空压机和氢气循环泵也在研发和试生产阶段。因此,应加大硏发投入,尽快实现批量生产,大幅度降低电池系统成本。为促进关键材料和部件的批量生产,也应加快相关标准的制定。

事实上,除了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优势突出以外,燃料电池在储能、发电等行业也具有发展空间。毛宗强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氢能与燃料电池市场;到2040年,氢能或将支撑中国10%的能源需求。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轶辰

(责任编辑:王惠绵)

停牌10天筹划收购稀土产业公司 华宏科技董秘称并非“蹭热点”

2019年07月08日 07:24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曹卫新 见习记者 李亚男

停牌10天后,华宏科技收购新三板吉安鑫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泰科技”)重组预案终于落地,公司拟向刘卫华等20名自然人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鑫泰科技100%股权,交易对价暂定为7.8亿元-8.4亿元。

华宏科技董事会秘书朱大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界会有公司赶着这波‘稀土’的行情‘蹭热点’的说法,但其实公司是在围绕再生资源业务板块的布局,鑫泰科技的主业是对废弃物的再利用,把工业边角料、废弃磁材料进行处置再利用,是围绕我们公司主业板块的延伸。”

交易完成后,鑫泰科技需在新三板终止挂牌。对此,朱大勇表示:“收购报告书出来后,鑫泰科技就开始准备退市工作,为正式收购做好准备。”

拟8亿元收购

稀土产业公司

预案显示,华宏科技拟向刘卫华等20名自然人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吉安鑫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价格暂定为7.8亿元至8.4亿元之间。同时,公司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以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配套融资,发行价格为7.7元/股。

公开资料显示,鑫泰科技的主营业务为稀土废料的综合利用,即通过钕铁硼废料、荧光粉废料生产高纯稀土氧化物。鑫泰科技拥有5000吨钕铁硼废料、1000吨荧光粉废料综合利用生产资质;鑫泰科技全资子公司金诚新材拥有4800吨钕铁硼废料综合利用生产资质。在吉安市吉安县和吉水县拥有两座较为现代化的稀土废料综合利用生产工厂。

朱大勇告诉记者:“鑫泰科技的业务确实涉及到稀土,但并不是从原矿里提取的,而是从‘城市矿山’中把废弃物里面的东西提炼出来。华宏科技的整个布局以及投资方向,都是围绕着资源再利用做的,未来力争成为循环经济领域,包括稀土废料综合利用在内的,一个优质企业。”

记者注意到,2018年8月份,鑫泰科技向华夏银行申请3000万元贷款,由担保公司吉安市庐陵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担保,本次交易对方刘卫华、夏禹谟、张万琰、刘任达、陈圣位将其持有标的公司40%股权质押给吉安市庐陵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作为反担保。截至预案签署日,该等股权质押尚未解除。

对于鑫泰科技股权质押对公司收购的影响,朱大勇称:“股权质押对公司收购其实是有影响的,但目前已经制定了解决方案,后续可能会通过鑫泰自有资产做质押来置换出质押的股权。”

截至2018年底,鑫泰科技所有者权益为3.31亿元。2017年和2018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16亿元和6.33亿元,实现归属公司股东的合并净利润分别为5331.44万元和3977.4万元。

对于投资者在公共平台上称鑫泰科技去年净利不高,估值有些偏高的说法,朱大勇坦言,“我们主要是以鑫泰科技今年的业绩作为估值基础,今年产能扩大之后,根据上半年的基本面来判断,业绩较2018年表现更好”。

持续关注行业并购机会

年报显示,华宏科技的主要经营业务分为两大板块,再生资源业务板块和电梯部件业务板块。其中,再生资源业务板块包括再生资源加工设备业务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务。

朱大勇告诉记者:“从公司经营业务来看,公司电梯部件业务,现金流良好,业绩稳定,目前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是公司未来重点拓展的业务板块。”

目前,华宏科技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务板块主要包括废钢加工贸易和汽车拆解业务。公司于2013年利用首发上市超募资金设立控股子公司“东海县华宏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开展废钢加工贸易业务,目前年废钢加工量达10万吨。2018年9月份,公司通过支付现金3000万元收购北京中物博汽车解体有限公司100%股权,进入汽车拆解行业。

“公司一直在关注行业里的一些并购机会,在并购过程中公司更注重现金流以及基本面的判断,不追求‘热点’。这次并购鑫泰科技,也是因为公司自身的造血功能比较强,所以华宏科技才涉足到这个领域。”朱大勇说道。

记者观察二级市场发现,6月上旬,华宏科技的股价未有较大起伏,保持一定平稳,受环保概念的利好影响,自6月18日起,股价强势抬升,连续收获三个涨停板,至停牌前股价报收8.83元/股。复牌当天,公司股价一字涨停,延续强势表现。

交易所公布的6月20日盘后数据显示,华宏科技因“三连板”登上了龙虎榜,游资表现抢眼。其中,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盐城解放南路证券营业部则是出现了“一日游”的操作,当日买入822.12万元并卖出905.38万元,为卖方席位排名第一的营业部。

采访中,朱大勇向记者透露:“如果本次收购成功,公司后续将进一步整合回收再利用稀土资源,巩固在稀土资源再利用的行业地位,公司会进一步加强这一方面的投资布局。另外对于再生资源板块,公司未来还是会积极关注该领域的项目。”

(责任编辑:王婉莹)

国内油价下半年首调将迎来上涨

2019年07月08日 00:00来源:经济参考报□记者 王璐 北京报道

国内油价下半年首调将迎来上涨。《经济参考报》从多家社会监测机构了解到,过去的一周,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呈冲高回落走势,但7月9日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上调的方向不变,幅度或在150元/吨以上,车用出行成本将再度攀升。

7月5日,中宇资讯测算原油变化率为2.77%,中宇原油估价64.662美元/桶,较基准价涨1.744美元/桶,预计7月9日24时成品油零售限价上调155元/吨。

金联创监测的上调幅度在160元/吨。“未来两个工作日国际原油或震荡为主,变化率将正值内波动,周二零售价上调方向不会改变。”金联创分析师王珊认为。

中宇资讯分析师桑潇算了笔账,若以零售价上调155元/吨来测算,私家车方面,按一般油箱50L的容量估测,加满一箱汽油大约要多花6元;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耗8个油的车型,调价后私家车主每月将多花19元的用油成本。物流运输方面,以零售价上调155元/吨来测算,以载重50吨的卡车为例,重载行驶百公里油耗在40L左右,月跑10000公里,调价兑现后月度油耗成本将增加530元左右。

(责任编辑:韩肖)

下半年楼市调控主基调仍是“稳”

2019年07月05日 07:31来源:证券时报记者 张达

今年以来,在中央“房住不炒”调控精神指导下,各地继续因城施策、一城一策,落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特别是3月份出现的楼市“小阳春”引起了警觉,高层频繁喊话稳定市场预期,热点城市被住建部预警提示,地方政府密集收紧调控政策,使得持续了两个月的“小阳春”有所退烧,房价、销售等多项房地产指标明显降温,整体市场趋于平稳。

业内人士认为,“因城施策”是未来长久的大的政策方向,各地政策可选但“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目标不能变,“房住不炒”新定位不是管短期,而是管长远,管政策,不仅仅是对末端购房者的要求,而是对住房房地产全产业链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房地产市场下半年或震荡式降温并逐渐趋稳,未来房企需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频繁喊话密集调控

为市场降温

虽然年初楼市延续了去年底的低迷,市场对今年预期并不乐观,但在部分城市房地产调控政策出现微调、央行多次降准后信贷边际放松、多地放宽落户限制的背景下,市场预期开始发生变化,部分前期房价调整幅度较大的一二线城市前期积压的需求开始释放。

3月份,全国房价上涨城市数量增加,二手房价格全面上涨,部分城市量价齐升,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指标增速均有明显反弹,同时,部分二线城市土地市场升温,“地王”再现,而且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额也出现大规模反弹。这种“小阳春”现象延续到了4月份,而二线城市土地市场的火爆行情更是持续到了5月份。

3月开始的房地产“小阳春”引起了警觉,高层开始频繁“喊话”稳定预期并出手调控。仅4月19日一天就两度重申“房住不炒”定位,住建部更是在1个月之内两次对房价、地价波动幅度较大的共10个城市进行预警提示;在大城市放宽落户限制引发调控放松猜想后,国家发改委明确回应称“放宽落户不等于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当房企密集融资、在二线城市疯狂抢地后,央行明确表示“房地产调控和房地产金融政策的取向没变”,银保监会进一步发文要求商业银行、信托、租赁等金融机构不得违规“输血”房地产。

与此同时,各地政府及时落实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合肥、长沙、西安、南京、丹东、苏州、杭州等热点城市均收紧了调控政策,苏州更是10天内三度加码调控。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4、5月份各地包括部委累计针对房地产的调控措施超过百次。正是在政策高压下,年初资金宽松导致的全国楼市“小阳春”在5月份开始明显降温,继房地产投资、销售等多指标增速明显回落后,全国二手房价格涨幅全面放缓。贝壳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二季度重点城市二手房市场月均成交量比3月减少21.5%。

调控基调不变

上半年,高层频繁喊话并出手调控或出于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担忧,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直指居民家庭负债率过高、房地产业过度融资等问题,又为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泼了一盆冷水。

对于下半年的政策走向,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下半年政策面基本上保持平稳,一城一策会继续落实,但是对于全国主要城市的房价、地价控制目标还是不变的,凡是有比较热的城市就会受到警示或约谈,从而被迫进一步收紧政策。另外,大部分弱二线、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地价也有控制目标,但是相对宽松一点,而且这类城市下半年楼市降温之后,地方政府调控政策可能会稳中略松。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三四线城市湖北恩施市房协发出房价“止跌令”,被认为反映出政府部门“托市”的思路。在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看来,整体楼市政策以稳定为主,稳定其实是双向调节,大涨肯定不是稳定,但暴跌同样不是稳定。

对于下半年的市场走势,杨红旭认为,全国房地产市场下半年或是震荡式降温态势,全国新房、二手房销售的量能相比今年二季度“小阳春”会有萎缩,即成交量会萎缩,价格稳中趋跌,同时又有分化,东部地区有些城市楼市降温两年左右了,价格有一定下跌的城市会企稳,像厦门、北京、上海、环京地区下半年是企稳筑底状态,全国大部分城市下半年应该是探底状态。

(责任编辑:刘朋)

上半年14家房企销售额上涨7.8% 企业之间分化加剧

2019年07月05日 07:31来源:中国证券报记者 张玉洁

截至7月4日,14家在港及内地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公布了前6个月的销售情况。这些企业共计实现销售收入1.13万亿元,同比上涨7.8%,在2018年销售高基数的背景下实现销售额增长。不过,整体增速较2018年同期下降明显,且企业之间分化加剧。有信托公司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部分前期较为激进的信托公司受到银监“窗口指导”,要求不同程度地控制地产信托业务规模。下半年房企销售增长和融资压力或增加。

销售分化加剧

从目前情况看,在第一梯队“碧万恒”三家企业中,除碧桂园外,万科和中国恒大都已经公告了前6个月销售数据。

整体来看,增速均较去年明显放缓。其中,万科6月份实现合同销售面积489.3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66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和1%;前6个月实现合同销售面积2150.1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33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和9.6%。中国恒大6月份的合约销售金额约为502.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0.4%;6月份的合约销售面积约为464.9万平方米,合约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10811元。中国恒大前6个月实现销售金额2818亿元,同比下降7.4%。

中小房企呈现增速各异态势。旭辉控股、禹州地产、合生创展和佳源国际前6个月销售额增速居前。其中,合生创展前6个月实现销售额103.69亿元,同比增长66.3%。旭辉控股、禹洲地产和佳源国际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34%、32.47%和19%。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对比过去的数据,2019年前6个月房企销售业绩继续分化。2018年同期,很多房企销售额同比上涨超过50%,而2019年上半年大部分企业以平稳为主,有的企业涨幅明显放缓。整体看,第二季度部分城市楼市活跃度相比一季度有所降温。房企通常在6月份增加供应,以冲刺半年报业绩,预计7-8月淡季房企的销售压力将加大。从2019年以来的数据看,随着龙头房企销售的降温,中型房企竞争的局面将逐渐出现。

土地市场升温

销售增速放缓,但房企6月份“补货”热情仍然高涨,且拿地重点地区不约而同回归到一二线城市。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土地市场继续高位运行,一二线热点城市卖地收入合计达3609亿元,同比上涨达52%,环比上涨幅度达14%。

6月,13个一二线城市单月卖地金额超过百亿元。这也是最近一年的高点。从具体城市看,杭州单月卖地309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南京、深圳、宁波和北京四个城市单月卖地收入均超过200亿元。

张大伟表示,6月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热度再起原因比较多。相比2018年过于严格的土地限制,最近几个月来,多地土地市场约束条件相对减少,一些城市的土地限价、土地保证金、土地配套保障房等方面都有所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叠加部分城市的限价政策微调,使得开发商拿地积极性提高。从房企角度来看,房企需要补充土地储备。今年以来,整体资金面有所缓解,部分企业拿地积极性明显提高。有的企业战略布局增量加大,还有一些新上市的房企增加土地储备。从市场情况看,第二梯队房企抢地最为坚决。

房企人士指出,最近三四线城市楼市依然相对低迷。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企业把更多资金投入到一二线城市。这是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升温的主要原因。同时,不少城市增加土地出让。不过,一旦土地市场过热,调控政策可能出台。

融资环境或收紧

今年以来,房企拿地积极性大增,融资环境较2018年明显改善是另一大原因,融资成本有所降低。在此背景下,未来融资环境是否会收紧备受关注。同策研究院监测的40家典型上市房企月度完成融资情况显示,经历了5月融资规模大跳水后,40家典型房企6月份完成融资规模触底反弹,共计完成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611.60亿元,环比上涨66.2%。

同策研究院数据显示,从融资方式来看,以公司债、信托贷款、开发贷为主的债权融资工具仍是房企的主要融资途径。其中,6月40家典型房企通过公司债共计融资176.55亿元,环比上涨84.21%。整体看,债务融资成本略有上涨。此外,今年以来,房企融资呈现出股权尤其是项目股权转让融资案例大幅增加的情况。以泰禾集团为例,连续三月不断出让项目公司股份。分析人士指出,在楼市仍处于严格调控的背景下,部分现金流存压力的企业或通过转卖项目减轻压力。

瑞银证券房地产行业分析师谌戈认为,目前房企融资环境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但不排除部分拿地较为激进的企业受到“窗口指导”。整体来看,市场不必对此过分担心。

谌戈表示,根据与数家上市房企的沟通情况,多数房企反映近期融资环境和政策未发生明显变化,且部分房企近期刚刚成功发行了债券、ABS等产品。针对拿到“地王”的公司,机构在融资时的要求往往有所提高。这一直是行业惯例,并非近期才出现。但有的公司认为,近期融资环境较稍早前确实有所收紧,这或有助于土地市场降温,从而降低拿地成本,房企增厚利润率。

(责任编辑:刘朋)

蛋壳公寓联合人民在线、微博等发布《2019大学毕业生租住数据报告》

2019年07月05日 09:21来源:北国网

7月4日,蛋壳公寓联合人民在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未来网、新浪网和微博在北京大学共同发布《2019大学毕业生租住数据报告》,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如何解决租住问题提供指导。

报告显示,6成半的应届毕业生可以依靠自身的工资或其他收入来源支付房租;他们普遍存在租房资金压力,对租金敏感度较强,约49%的人希望每月租金在1500元以下,约46%的人能够接受每月1500-3000元的租金。而能够接受每月3000元以上租金的人数比例仅为3.9%。

发布会上,蛋壳公寓还联合未来网、新浪网、微博宣布启动“蛋生计划”。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短期租住需求,如寒暑假实习、异地实习等为他们提供月租房源,给予租房补贴,做到精准帮扶。

2000元以内的租金最受宠 租房更多选择合租、月付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副主任、人民在线副总经理单学刚,代表联合的几家机构发布《2019年大学毕业生租住数据报告》。显示超八成的毕业生会选择租房居住,并表示在租房时,会更多考虑1000元—2000元价格区间的房屋,也会更多地选择合租、月付的方式,来减轻经济压力。在租房渠道的选择上,中介、互联网平台已不再是主流租房方式,有接近八成的毕业生会选择有意向的专业化住房租赁机构APP来租房。在租房条件的选择上,毕业生们更倾向选择地理位置佳、生活便利、房屋品质高的房屋,并希望通勤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针对毕业季情感指数的一项调查,“同居”四年的室友是毕业生最“舍不得”的人,超过同学和恋人。

单学刚表示,这份毕业生租住报告是走进青年,服务青年的重要一步。“希望能够利用我们党报党网的品牌资源优势,为在座的大学生以及更为广泛的年轻人,在未来租房住房,提高生活品质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刘俊彦在主题演讲中谈到从城市的发展看,拥有青年人才的城市,才有光明的前景,而要留住青年人才,就要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居住、就业等方面提供帮助。

未来网总编辑万兴亚在致辞时表示,当下各方应该给予青年人更多地关注和关爱,从青年角度出发,关注青年、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为青年排忧解难,立足青年成长需求,帮助青年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引导青年融入社会,使青年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环境中少走弯路。

微博房产高级总监秦翀表示,微博的日活用户已经达到2.03亿,其中30岁以下的用户超过8成,有大量的年轻人在微博上发表租房相关的博文,讨论租房相关的话题。大量微博用户也参与到《2019大学毕业生租住数据报告》中,为报告提供了现货的数据和案例。

“蛋生计划”正式发布 实习生租房按月租、享补贴

活动现场,大学生小林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称实习的时候,租房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像小林同学的困扰,今后将得以解决。发布会上,蛋壳公寓宣布联合未来网、新浪网、微博共同推出“蛋生计划”,针对在校大学生寒暑假实习、异地实习等短期租住的需求和难题,提供精准帮扶。蛋壳公寓为在校大学生推出月租房源,可以按月租房,并可享受到每人200元的租房补贴。只要是通过学信网学籍验证的在校生都可以获得这份补贴,在签约月租房源时直接抵扣首月租金。

蛋壳公寓品牌公关副总裁何广静称,蛋壳公寓专属应届毕业生租房的公益帮扶项目——椋鸟计划已经连续举办四年,累计惠及全国百万毕业生,租金优惠金额超过亿元。为服务更多的年轻人,出于共同的公益理念,推出了“蛋生计划”,将帮扶对象扩大到整个大学生群体。

“蛋壳公寓有责任也有义务创造更多的条件,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在城市里扎根发芽。我认为我们在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未来也会持续做更多这种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蛋壳公寓品牌公关副总裁何广静说,接下来会联合上述机构,继续关注大学生租住现状,深入研究后推出《2019大学生毕业生租住蓝皮书》,推动大学生租住问题切实解决。

活动现场,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董祝礼、未来网总编辑万兴亚、微博房产高级总监秦翀及2019大学毕业生代表同蛋壳公寓一起宣布,“蛋生计划”即日起正式发布。

在最后座谈会环节,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董祝礼,新浪微博校园总经理孔令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年研究》副主编赵联飞,清博大数据副总裁张丹峰,大学生代表还一起共话大学生“实习、就业、租房”三大难题,共同探讨校企联合必要性及相关举措。

(责任编辑:李方)

格力地产债台高筑现金流3年为负 半年4次回购疑输血

2019年07月05日 07:33来源:华夏时报

相比较格力电器,格力地产(格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码:600185)的名声远没有这么大。格力地产在2009年上市,2015年开始脱离格力集团“单飞”,但其业绩一直平平,市场表现不佳。格力地产2019年一季报显示,公司目前货币资金仅22亿元,现金流则已经连续3年为负值。此外,格力地产近半年频频回购股份,转型之途也多有坎坷。

货币资金仅22亿 现金流连续3年为负值

格力地产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截止到3月31日,格力地产的货币资金仅22.41亿元,但负债合计已经达到了229.94亿元。近年来,格力地产发展速度放缓,但其自上市就屡次被质疑负债过高,发展不佳。

6月29日,格力地产发布了有关当年累计新增借款超过上年末净资产20%的公告。2018年末,格力地产总资产为296.69亿元,净资产为82.05亿元,借款余额为185.33亿元。公告显示,2019年5月末较2018年末累计新增借款18.42亿元,占2018年末净资产的22.45%。而格力地产2019年5月末的总资产为317.29亿元(未经审计),借款余额为203.75亿元。此外,公告显示,新增借款的主要类别为银行贷款和公司债券、其他债券以及债务融资工具。

格力地产上一次的危机来源于年报。2018年年报显示,格力地产2018年营业收入为30.78亿元,同比上一年减少了1.65%,其中房地产同比减幅高达19.51%,而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同比下降了17.89%,为5.13亿元。在各大房企追求“千亿”时,格力地产发展速度缓慢,未能在市场上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事实上,脱离了格力集团的格力地产已经跌出了中国房企200强。在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房地产且销售TOP200排行榜》上,格力地产身影消失。

此外,2016年—2018年,格力地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连续三年为负,分别为-12.35亿、-21.02亿、-12.17亿。而在这三年间,格力地产的营收分别是31.2亿元、31.3亿元、30.78亿元,营收规模也呈现出放缓趋势。

频繁回购股份为公司“输血”

近半年,格力地产频繁进行了4次股份回购,共耗资6.89亿元。频繁的股份回购被业界解读为稳定股价,为公司“输血”。

6月18日,格力地产发布了《格力地产股份有限为公司关于第四次回购股份的首次回购公告》。公告显示,格力地产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启动回购股份3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1%,支付的总金额为146.16万元。财经评论员严跃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格力地产的股份回购或与股价低迷有关。

从2018年开始,格力地产的股价就处于下跌的状态。数据显示,格力地产的股价从新年伊始的6.8元\/股一直下跌至了2018年10月份的3.55元\/股。进入2019年后,格力地产的股价有所好转,但其股价波动一直较大。4月12日,格力地产的股价上涨至5.77元\/股,但随后则开始了大幅度的下跌,6月6日下跌至4.49元\/股。严跃进认为,股份回购也是为了防范外部恶意增持,本身也是企业管理层的策略,有助于稳定股权结构。

立足珠海 囿于转型困局

除了资产债务方面的问题之外,格力地产的布局也一直颇为保守。格力地产一直采用“立足珠海,区域布局”的经营理念。实际上,格力地产始终没能真正地走出珠海。

格力地产的官网显示,目前公司的核心项目为珠海格力广场、上海前滩项目、珠海格力海岸、珠海平沙九号广告以及重庆格力两江总部公园。除了“大本营”珠海之外,格力地产的其他重点发展区域就仅为重庆和上海,但项目也仅有两个。

严跃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走出去的角度来看,房企需要在城市拓展和开发方面积极做把控。类似珠三角等市场本身竞争比较激烈,市场份额会受到影响。从企业发展来看,未来要在全国市场积极进行土地布局,尤其是在一些低成本地价的土地上进行投资。

2013年,格力地产进行了内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试图开启多元化的企业布局,除房地产业之外,格力地产开始试水口岸经济产业、海洋经济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金融业。格力地产紧贴粤港澳大湾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步伐,并在2014年开展了“深蓝资产”业务,但其尚未给格力地产的业绩作出较大贡献。2018年年报显示,格力地产的营收中房地产业占比高达9成,而这已经是格力地产迈出转型之步的第7年。

针对以上问题,《华夏时报》记者向格力地产董秘的邮箱发去了采访函,但截止到发稿,仍未得到回复。

(责任编辑:刘朋)

房价连涨39月 调控持续加码 西安楼市迎来拐点?

2019年07月05日 07:41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吴若凡 每经编辑 魏文艺

今后春节后出现的“小阳春”行情,让部分城市的楼市迅速回暖,房价涨幅加快,并进而也影响到一些城市的土地市场,使得高溢价地块甚至“地王”频出。因为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建部在4月和5月对10个城市提出预警提示。而随之,部分城市出台政策“加码”调控,为市场降温。

在刚刚过去的上半年,楼市涌现出“止跌令”“加码调控”等诸多关健词,而这些关键词也正是对部分城市上半年楼市表现的小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别选取了西安、厦门和佛山三座城市,对其上半年的房地产市场进行盘点。

在今年上半年,如果要说哪个城市的楼市火爆,许多人或许会第一时间想到一个西部城市——西安。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5月西安的房价涨幅位居全国城市之首。而这并非其第一次领涨全国,西安房价指数已连续39个月上涨。

在此之前,西安其实早就出台了“四限”的相关调控政策,今年4月又加码发布公积金新政,6月20日更是出台了堪称西安“史上最严”调控政策,体现了当地政府抑制楼市过热的决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在持续且不断增强的调控中,在西安5月领涨的表相背后其实已经蕴藏转折的趋势。

去化周期不足5个月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西安商品房新增供应75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3.3%;成交价格13060元/平方米,较2018年上涨11.9%;供求比0.8,延续供不应求态势。

库存方面,来自中原地产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西安商品房可售存量约2846万平方米,按照近半年月均去化速度计算,去化周期约17.1个月,较年初缩短1.4个月。而商品住宅的去化周期则不足5个月。

对此,克而瑞西安分析师蔡瑞亮告诉记者,去化周期缩短是因为成交量上去了。最早的时候西安因为去化规模小,一直属于供大于求。现在新开盘项目去化率基本都在80%以上,只要是新推出项目都不愁卖,目前市场上消化的房源都是最新的存量,蔡瑞亮表示,从2016年开始,西安市场就一直在升温。2016年之前,西安有5~10年房价徘徊在6500~7000元/平方米,基本没有太大浮动。但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整个市场开始升温,随着一波波炒房团的涌入,以及品牌房企的进驻,居民的购房心态发生了变化,房价悄然上涨。于是,此前一直被市场压抑的需求一下子就爆发出来,房价基本翻了一倍。

2019年上半年,西安楼市526万平方米的商品住宅新增供应,低于2017年和2018年同期水平。而13287元/平方米的成交价格则创下历史新高水平,涨幅达13.1%,但较去年全年有所收窄。

从上半年西安各区域住宅供销情况来看,无论是住宅供应还是成交,浐灞和曲江依旧远远领先其他区域。如浐灞以166万平方米的成交量位列西安第一,占全市成交总量的23.2%;曲江、城东依次位列其后,分别占全市成交总量的17.8%、14.6%。

此外,非限购区域秦汉新城的供销也相对较旺;新的置业热点区域港务区供应虽并不大,但成交量位居全市第三。

为抑制持续火热的市场,从2018年开始,西安开始出台调控政策,从当年开始实行摇号买房。

今年6月20日,西安更是在原有“四限”调控政策的基础上再次升级调控政策,明确落户购房年限,增加非本市户籍人口购房社保缴纳年限,首次将临潼纳入限购范围内。该政策不仅是对现有调控政策的升级,同时也是对执行两年有余的“人才新政”的打补丁,且首次将临潼纳入限购范围,堪称西安“史上最严”调控政策。

房企拿地回归理性

据中原地产统计,上半年,西安住宅用地新增供应54宗,较去年同期增长10.4%;成交583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43.3%;成交楼面价2537元/平方米,同比上涨38.8%;但成交溢价率15.8%,较2018年减少3.4个百分点。

表现最为活跃的浐灞区,上半年以117万平方米成交量领跑全市,占全市成交总量的20.3%;莲湖区、曲江新区依次位列其后,而高陵、鄠邑区等郊区县受供应端缩减影响,并无成交土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随着近两年西安主城区土地资源稀缺,许多品牌房企都开始了北上西进之旅。秦汉新城顺势抢占先机,凭借和西安经开以及咸阳东城接近的区位优势,生态环境和文化底蕴的加持、以及地铁机场线的带动,高端住宅聚集,住宅供应和成交都远高于其他几个非限购区域。

从企业拿地情况看,中原地产统计,上半年西安TOP10房企累计拿地金额469亿元,同比减少5.4%。

此外,上半年西安TOP10房企销售额共计达到588.3亿元。万科、绿地、融创三家房企依旧稳居前三甲。其中金辉虽然在售项目并不多,但依靠曲江金辉世界城,上半年销售额超53亿元,以不足1亿元的销售额之差位于融创之后。

而从市占率来看,上半年西安TOP10房企累计占全市成交总量的38.8%,较去年同期扩大2.2个百分点,较2018年减少2.4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上榜企业均为外埠品牌房企,本地房企无一入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西安土拍市场,之前曾经出现过一宗地竞价超40次,几十家房企抢一热门地块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但进入2019年房企似乎冷静了许多,拿地也逐渐偏向理智。

蔡瑞亮表示,目前西安不管是购房需求还是房价,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平衡水平。这和周边同能级城市相比,比较相吻合。未来西安房价还会上涨,但不会很大。所以,房企不管是拿地态度,还是对区域的选择方面都会更加谨慎,不会更加激进。

随着市场的持续上行,西安热点区域正逐渐往三环外发展,而房企如今拿地也基本集中在三环外。对于购房者来说,主城区在售项目少、价格高,所以购房者会把需求往新区拓展,这样购房压力也会小。

蔡瑞亮告诉记者,限购政策升级,西安将外围区域临潼纳入限购,但市场热度较高的西咸新区除了沣东板块,其他板块均未纳入,今后西咸新区可能会更火。每经记者 吴若凡 每经编辑 魏文艺

今后春节后出现的“小阳春”行情,让部分城市的楼市迅速回暖,房价涨幅加快,并进而也影响到一些城市的土地市场,使得高溢价地块甚至“地王”频出。因为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建部在4月和5月对10个城市提出预警提示。而随之,部分城市出台政策“加码”调控,为市场降温。

在刚刚过去的上半年,楼市涌现出“止跌令”“加码调控”等诸多关健词,而这些关键词也正是对部分城市上半年楼市表现的小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别选取了西安、厦门和佛山三座城市,对其上半年的房地产市场进行盘点。

在今年上半年,如果要说哪个城市的楼市火爆,许多人或许会第一时间想到一个西部城市——西安。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5月西安的房价涨幅位居全国城市之首。而这并非其第一次领涨全国,西安房价指数已连续39个月上涨。

在此之前,西安其实早就出台了“四限”的相关调控政策,今年4月又加码发布公积金新政,6月20日更是出台了堪称西安“史上最严”调控政策,体现了当地政府抑制楼市过热的决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在持续且不断增强的调控中,在西安5月领涨的表相背后其实已经蕴藏转折的趋势。

去化周期不足5个月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西安商品房新增供应75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3.3%;成交价格13060元/平方米,较2018年上涨11.9%;供求比0.8,延续供不应求态势。

库存方面,来自中原地产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西安商品房可售存量约2846万平方米,按照近半年月均去化速度计算,去化周期约17.1个月,较年初缩短1.4个月。而商品住宅的去化周期则不足5个月。

对此,克而瑞西安分析师蔡瑞亮告诉记者,去化周期缩短是因为成交量上去了。最早的时候西安因为去化规模小,一直属于供大于求。现在新开盘项目去化率基本都在80%以上,只要是新推出项目都不愁卖,目前市场上消化的房源都是最新的存量,蔡瑞亮表示,从2016年开始,西安市场就一直在升温。2016年之前,西安有5~10年房价徘徊在6500~7000元/平方米,基本没有太大浮动。但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整个市场开始升温,随着一波波炒房团的涌入,以及品牌房企的进驻,居民的购房心态发生了变化,房价悄然上涨。于是,此前一直被市场压抑的需求一下子就爆发出来,房价基本翻了一倍。

2019年上半年,西安楼市526万平方米的商品住宅新增供应,低于2017年和2018年同期水平。而13287元/平方米的成交价格则创下历史新高水平,涨幅达13.1%,但较去年全年有所收窄。

从上半年西安各区域住宅供销情况来看,无论是住宅供应还是成交,浐灞和曲江依旧远远领先其他区域。如浐灞以166万平方米的成交量位列西安第一,占全市成交总量的23.2%;曲江、城东依次位列其后,分别占全市成交总量的17.8%、14.6%。

此外,非限购区域秦汉新城的供销也相对较旺;新的置业热点区域港务区供应虽并不大,但成交量位居全市第三。

为抑制持续火热的市场,从2018年开始,西安开始出台调控政策,从当年开始实行摇号买房。

今年6月20日,西安更是在原有“四限”调控政策的基础上再次升级调控政策,明确落户购房年限,增加非本市户籍人口购房社保缴纳年限,首次将临潼纳入限购范围内。该政策不仅是对现有调控政策的升级,同时也是对执行两年有余的“人才新政”的打补丁,且首次将临潼纳入限购范围,堪称西安“史上最严”调控政策。

房企拿地回归理性

据中原地产统计,上半年,西安住宅用地新增供应54宗,较去年同期增长10.4%;成交583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43.3%;成交楼面价2537元/平方米,同比上涨38.8%;但成交溢价率15.8%,较2018年减少3.4个百分点。

表现最为活跃的浐灞区,上半年以117万平方米成交量领跑全市,占全市成交总量的20.3%;莲湖区、曲江新区依次位列其后,而高陵、鄠邑区等郊区县受供应端缩减影响,并无成交土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随着近两年西安主城区土地资源稀缺,许多品牌房企都开始了北上西进之旅。秦汉新城顺势抢占先机,凭借和西安经开以及咸阳东城接近的区位优势,生态环境和文化底蕴的加持、以及地铁机场线的带动,高端住宅聚集,住宅供应和成交都远高于其他几个非限购区域。

从企业拿地情况看,中原地产统计,上半年西安TOP10房企累计拿地金额469亿元,同比减少5.4%。

此外,上半年西安TOP10房企销售额共计达到588.3亿元。万科、绿地、融创三家房企依旧稳居前三甲。其中金辉虽然在售项目并不多,但依靠曲江金辉世界城,上半年销售额超53亿元,以不足1亿元的销售额之差位于融创之后。

而从市占率来看,上半年西安TOP10房企累计占全市成交总量的38.8%,较去年同期扩大2.2个百分点,较2018年减少2.4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上榜企业均为外埠品牌房企,本地房企无一入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西安土拍市场,之前曾经出现过一宗地竞价超40次,几十家房企抢一热门地块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但进入2019年房企似乎冷静了许多,拿地也逐渐偏向理智。

蔡瑞亮表示,目前西安不管是购房需求还是房价,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平衡水平。这和周边同能级城市相比,比较相吻合。未来西安房价还会上涨,但不会很大。所以,房企不管是拿地态度,还是对区域的选择方面都会更加谨慎,不会更加激进。

随着市场的持续上行,西安热点区域正逐渐往三环外发展,而房企如今拿地也基本集中在三环外。对于购房者来说,主城区在售项目少、价格高,所以购房者会把需求往新区拓展,这样购房压力也会小。

蔡瑞亮告诉记者,限购政策升级,西安将外围区域临潼纳入限购,但市场热度较高的西咸新区除了沣东板块,其他板块均未纳入,今后西咸新区可能会更火。

(责任编辑:王婉莹)

业绩坐上过山车 惠而浦中国遇品牌力难题

2019年06月04日 07:22 来源: 时代周报

“年过百岁”的惠而浦集团在中国家电战场屡败屡战。

5月29日,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惠而浦中国”)公布《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在2019 年财务预算分析板块中所展示的数据却着实“大跌眼镜”。

数据显示,惠而浦中国在2019年合并盈收预估一栏中,销售收入62.9亿元,预计同比零增长;但营业利润同比大幅度下滑91%,为2785万元;股份公司盈利预估一栏中,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为47.5亿元;但营业利润同比下滑-141%,为-7412万元。

“为顺应国内家电行业的发展现状,并且基于对家电市场形势的判断和公司自身情况,本公司在2019年营收方面做出偏保守的估计。”惠而浦中国董秘方斌与时代周报记者交谈中表示。

惠而浦中国盈利方面的“不自信”在此次财务预算中表露无疑。对此,惠而浦中国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预估偏低有两点原因,在外部因素方面,国内家居市场竞争比较激烈,成本和原材料价格波动起伏较大,这对公司发展是不利的;在自身因素方面,今年本公司目标是大力塑造并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和加强市场应对能力。

事实上,惠而浦中国的业绩高点停留在2016年。随后经历2017年下滑,2018年回温,到2019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再次负增长。在回复时代周报记者的采访中,惠而浦中国甚至用“黑暗时刻”来形容现状,而品牌力的摸索和变革仍在路上。

业绩难掩疲态

惠而浦中国的母公司惠而浦集团创立于1911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动式洗衣机便是出自美国惠而浦,是全球大型白色家电制造商。1994年,惠而浦集团进军中国,曾经分别与北京雪花冰箱、上海水仙洗衣机、广东蚬华电器、深圳蓝波空调等本土企业成立中外合资公司,但均未成功。

2014年,惠而浦集团成功收购合肥三洋,成立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后惠而浦中国公司的身份变更为中美合资企业,彼时的惠而浦中国公司并非从零开始,而是需要整合一个上市公司。因此在合作初期是需要充分磨合,重新整理发展规划,前进步伐会相对慢下来。” 惠而浦中国董秘方斌对时代周报记者描述。

这一慢,慢到至今。时代周报记者查阅惠而浦中国近五年财报了解到,2014―2018年,在营收方面的业绩表现分别为55亿元、66.8亿元、67.73亿元、63.6亿元、62.85亿元;归母净利润表现亦不平稳,分别为2.93亿元、3.4亿元、2.83亿元、-9697万元、2.61亿元,2016―2018年三年间更犹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

在4月底公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中,惠而浦中国营收14.6亿元,同比下滑13.93%;归母净利润-1527万元,同比下滑达126.51%。

家电分析师洪仕斌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虽然惠而浦中国拥有核心技术,但是大多停留在展示阶段,并未大面积推广和落地。随着中国本土家电企业崛起,规模不断增大,品牌越发凸显,外资品牌毫无优势可言。

国内三大家电巨头美的、格力、青岛海尔均为本土企业,盈利能力也不可小觑。时代周报记者对比2018年三家年报得知,在归母净利润方面,美的为202.3亿元,格力为262.02亿元,青岛海尔74.4亿元。与三大家电巨头相比,惠而浦中国的盈利成绩九牛一毛。

品牌租赁危机

“本公司发展过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品牌问题。”惠而浦中国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

惠而浦中国官网公开信息,公司旗下拥有惠而浦、三洋、帝度、荣事达四大品牌,涵盖冰箱、洗衣机等白色家电及厨房电器、生活电器等产品线。

“帝度品牌的所有权是归属于本公司,其余三大品牌中,荣事达品牌是国资委租赁给本公司,惠而浦品牌是母公司惠而浦集团租赁给本公司,三洋品牌属于松下所有,同样是租赁关系。”惠而浦中国董秘方斌说道。

也就是说,除帝度之外的三大品牌对于惠而浦中国而言均为不可完全掌控的关系。如若租赁合同到期,对于脆弱不堪的惠而浦中国而言将又是一场风雨。

方斌再次表示,目前,本公司与三洋品牌的前期合作已经到期,并且三洋品牌在本公司销售比重较大,公司内部正在做未雨绸缪的工作。

数据显示,三洋品牌主打的洗衣机业务为惠而浦中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盈利成绩。财报显示,2015―2018年洗衣机业务表现分别为40亿元、42.12亿元、35.53亿元、33.78亿元。而三洋品牌是否会再次与惠而浦中国达成租赁关系仍未可知。

惠而浦中国总裁艾小明曾向媒体透露:“惠而浦品牌是肯定要保留的,至于帝度和荣事达我们在考虑,同时不排除引入其他高端品牌。”

“现如今消费者对于品牌定位越来越多样化,多品牌、多类型、多层次是未来家电行业发展大趋势。” 家电分析师洪仕斌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

为加大变革力度,惠而浦在华发展借助中国总部、全球研发中心、工业4.0智能工厂这三驾马车形成从研发到制造,从管理到销售的完整体系。

方斌再次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本公司发展方向明确、思路清晰,产品技术在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度过‘黑暗时刻’后的发展前景仍充满希望。”

但洪仕斌则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受到国内经济环境并不理想,房地产行业受阻等因素的影响,家电企业想要突破重围并非易事。惠而浦中国道阻且长。

(责任编辑:关婧)

金价连涨凸显避险情绪升温

2019年06月05日 08:40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记者 杨承霖 华盛顿报道

近期,由于美国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升高,投资者纷纷增持作为避险资产的黄金,导致国际金价自5月底以来连日上涨,接连突破多个价格关口。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金价走高反映出投资者强烈的避险情绪。

自5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对墨西哥加征关税后,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交投最活跃的8月黄金期货价格连续突破每盎司1300、1310、1320美元三个关口,3日收于每盎司1327.9美元。

所谓避险资产,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对冲风险并尽可能避免损失的资产。在经济出现风险时,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发行的国债和黄金是最常见的避险资产。3日,另一传统避险资产10年期美国国债也被投资者大量买入,导致收益率一度被压低到2.1%以下。

避险资产受到市场追捧,往往伴随股票等风险资产走弱。3日,美股表现疲软,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自上周五跌破25000点后反弹乏力,微涨0.02%,而标普指数则下跌0.28%,纳斯达克指数更是大跌1.61%。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当前投资者热衷增持黄金,主要是为了应对近期经贸摩擦加剧带来的风险,以及美国经济日益增强的不确定性。

美国环球投资公司首席交易员迈克尔·马陶谢克表示,人们正在恐慌中进行交易,目前投资者非常不确定美国政府会做什么,这意味着“你的投资组合中该有更多的黄金”。

加拿大皇家银行财富管理公司贵金属分析师乔治·格罗认为,对经贸摩擦的恐惧推升了作为避险资产的黄金。凯投国际宏观经济咨询公司高级商品经济学家罗斯·斯特朗也认为,中美经贸摩擦和美国威胁对墨西哥加征关税等一系列事件,触发了把黄金作为避风港的诉求。

分析人士称,黄金近期的表现已经引起更多投资者关注,至于黄金后市能否保持涨势,主要取决于美债收益率、美元指数走向,以及美股未来的表现。

蓝线公司总裁比尔·巴鲁赫表示,当前的市场环境对黄金有利,随着美元下跌,且美债收益率维持在当前水准,黄金无疑将继续具有吸引力,金价会继续走高。

(责任编辑:魏京婷)